女兒節
一到京都,就碰上日本的女兒節。據說是在江戶時代女兒節便被訂在3月3日這天,是一個祈願女孩健康長大與幸福的傳統節日。在雏祭这一天,父母會為女兒設置階梯狀的陳列台,由上至下,擺放穿著和服的娃娃,這種娃娃在日本稱為「雛人形」,所以女兒節也稱作「人偶節 」。女兒節傳統節慶料理可以看見許多宣告春天到來的當季食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蛤蜊湯」,因為蛤蜊的貝殼都是成對闔上,象徵夫婦一生的相伴相隨;將菱形的綠、白、紅三色麻糬相疊而成的「菱餅」;另外使用許多有吉祥意涵食材入料「散壽司(ちらし寿司)」也很受歡迎,常會放上代表良好前景的蓮藕、象徵長壽老人的蝦子等等。我們從超市買了散壽司和人偶麵包充數,也買了燕喜歡吃的綠、白、紅三色團子。希望我們家女兒也能平安健康長大。
平安神宮
平安神宮建於1895 年,以紀念遷都平安京(現今的京都)1,100 週年。 它作為京都復興的象徵而興建,希望能讓飽受摧殘的城市重拾昔日的繁華。 在廣闊的神社內,佇立著一座座朱漆建築,包括仿平安時代(794 至1185 年)正廳的應天門和大極殿。 另外,這裡還設有偌大的庭園,園內種滿了美麗的四時花卉。我們沒有買門票進去花園,但是找到紀念印章,蓋上留念。
平安神宮前最引人注意的,就屬馬路上的大大紅色鳥居。週末時,這裡也會舉辦跳蚤市場。再往前走就是京都市美術館和動物園。
奈良
我們在京都的這段時間,有好幾批親朋好友從台灣來和我們相聚。先來的潘叔叔和小文和我們一起同遊奈良,他們特地從大阪來和我們在奈良碰頭。一到奈良就見識到這裡出沒的鹿群,它們悠然自得的在大街小巷間穿梭,一點也不怕人。
奈良的比京都還歷史悠久,距今1300年前的都城是奈良時代的「平城京」,在京都的「平安京」之前。「平城京」建築格局其實是模仿唐朝西都「長安」以及東都「洛陽」。我們一到奈良就直奔東大寺。東大寺非常壯觀, 是日本國寶級建築,建於西元738,那時候是中國的唐朝,摩爾人在葡萄牙蓋城堡,聖索菲亞是拜占庭大教堂。一想到就莫名的感動,能有幸看到各文明留下的歷史痕跡,真的不枉此行。
入正殿前,先看到莊嚴宏偉的南大門。南大門有很著名的雙體金剛力士像,雖然被鐵絲網遮住,高大的木造神像還是很驚人,不論是猙獰攝人的臉部,還是衣服皺摺和飄逸的裙帶,都體現出當時的超凡工藝技巧。
東大寺的大佛殿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殿内供奉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看起來是銅造的,後面金光閃閃的佛光。旁邊一尊全身金的菩薩像。正殿內還有展示各時期的正殿模型和多個佛像。整個大殿的設計非常大氣工整。
除了正殿外,寺院内还有南大門、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建築。我們離開正殿後,便往山丘上的二月堂走,在這裡能夠俯視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區。看身著灰袍的和尚走在長長的廊梯上,感覺特別有種與世無爭的寧靜感。
在奈良到處都可見被鹿追著跑的遊客,手裡拿著鹿仙貝的遊客都被追討。而且這些鹿還會跟遊客鞠躬要餅乾,不愧為日本鹿。
離開奈良前還去看了興福寺,雖然沒有開放,但是漆的鮮紅的建築和六角亭也很夠看的了。旁邊的五重塔加上人力車,十足的古日本風情。
嵐山 Arashiyama
媽媽和湯阿姨接著來訪。我們從京都搭電車到嵐山,就是為了去天龍寺一嚐所謂的「精進料理」。這裡也是京都市附近的旅遊熱點,觀光客相當的多。一下出車站,就是滿滿人潮的商店街,兩旁都是賣小吃和紀念品的商店。但我們趕著赴餐廳預約,直接轉乘公車去天龍寺,和商店街擠滿的人潮相比之下,寺內清靜許多
想吃一些日本的特色料理,上網查到位於天龍寺內的篩月亭有提供精進料理。說是和尚吃的粗茶淡飯,但是現在已經被改良很多了,是非常精緻的素食料理。「精進料理」的起源是日本僧人的日常飲食,遵循佛教的戒律,不使用肉和五辛(大蒜、小蒜、蔥、韭菜和興渠),食材也以以當季蔬果為主。吃的環境靜雅,料理簡單樸素,用意就是希望食客能懷著感恩的心,專注在品嚐大自然的美味,以正念的觀念來感受食物帶來的幸福和滿足感。除了需要跪著吃,為難了媽媽和湯阿姨外,真的是非常難忘、享受的用餐體驗。
天龍寺的曹源池庭園,需要買門票進入,靜謐的庭園只有遊客三三兩兩。幾個身穿和服的少女,走在初櫻旁的廊道,像是一副日本版畫在眼前展開。看到一個有飛龍拉門的房間,想進去一瞧究竟,可繞了半天找不到入口,結果多花錢買了特別公開的門票去看一隻畫在屋頂的龍,很有氣勢,但不給拍照。
嵐山的竹林之路,擠滿了人,各國網美擺拍,少了竹林應有的清幽之感,可惜了這成片的高聳竹林。之後到嵐山公園走走,可惜櫻花還沒開,但能看到盛開的梅花和樁花,穿和服的少女走在公園裡,也成風景
嵐山這邊有一條桂川和渡月橋,詩情畫意的名字。河畔有幾間茶寮,若是在一片綠意下品茶應該特別有風味。古橋也美,遊客如織,又像是在哪副浮世繪見過的景緻。只是渡月橋現在成為專門來買咖啡的打卡點,排隊買好熱門咖啡,再走到橋旁舉杯,照一張渡月橋咖啡打卡照。不知道如果把這景象畫成浮世繪會是如何?有趣的反差感?
伏見稻荷大社 Fushimi Inari Taisha
伏見稻荷神社比較遠,也是需要從京都搭電車前往,又是滿滿的各國遊客。現在不光擺拍,還要錄vlog,一路上見到不少對著自拍棒上相機講話的人。這裡以「千本鳥居」聞名, 一條長廊似的朱紅色鳥居,很有意思。鳥居上寫上捐款的單位和個人名字,公司行號乃至於各地的商會組織都有。捐款立鳥居的歷史已經很久了,目前現存的鳥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年間。
神社的範圍之內也可以見到許多狐狸的雕像,因為狐狸是供奉的稻荷神的使者。還有狐狸造型的繪馬,給參拜者寫上心願,有許多發揮想像力的有趣創作。越往上走,人越少,居然還有一個小小的湖。這裡的鳥取和神社比較老舊,感覺和下面的喧騰是兩個世界。
城南宮
住在日本的友人告知,在京都市郊的城南宮,垂梅盛開,可以彌補沒看到京都櫻花季的遺憾。果然是像人間仙境,風吹來飄下陣陣花瓣,青苔上散洛鮮紅的春花,背後一片粉嫩。小小的庭園,讓人驚呼連連。
城南宮的庭園特別,養苔養得好,再加上一整片粉色的梅花,掛著枝頭或鋪成粉色地毯。裸露出的青綠色青苔上,還點綴著掉落的樁花。真是太美了!
因為此景難得一見,我們來了城南宮兩次。第二次造訪,花就全謝了,但是少了賞花的擁擠人潮,悠閒許多。光禿的枝頭也別有一番蕭瑟風味。
對日本神道不熟悉,看到新車祈福儀式感到新奇。著白色道服的神職,拿著一根像白色雞毛撣子的東西,在車子周圍揮一揮。旁邊好像還有單子可填,把你需要祈福的事項寫下來。日本人做事就是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