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一本Jhumpa Lahiri寫的書,她是我很欣賞的印度裔美國作家,寫小說也寫散文,寫了一本散文講她這個整天咬文嚼字的作家寫學一個新語言。因為喜愛義大利文化,她在美國學了好幾年義大利文,但是她說,就像在湖裡游泳一般,不離岸太遠,有信心、自在的游。直到她舉家搬去義大利,她才被丟到湖心,不能輕易靠岸,只能奮力踢水抬頭,一時之間對語言的自信盡失。
當我坐在塞維亞的語言學校時,就有這種感覺,英文叫做 sink or swim。我其實在剛離開台灣到美國的時候也有同樣經歷,但是時間久了,可以比較自在的從湖心游到岸邊,喘喘氣,再出發。語言其實是很高深的一門學問,它包含了歷史和文化,融合了社會學和人類學,要花極大的精力和時間,豈是我花個一個月時間可以掌握的。為什麼我要如此折磨自己,再去學一個新語言?
但是不學嗎?會一個新語言就像打開一個新世界,多吸引人吶!不論是在西班牙還是在接下來的中南美洲都講西語。 可以自在和當地人溝通,能問我心中的各種疑問,能讀懂西語書籍,能用西語在網上查資訊。 夢想用西語做夢,但是現實很殘酷,我還是什麼都聽不懂,常常只能皺眉,弱弱的說聲:「Lo siento. No lo entiendo.」(對不起,我不懂)
上學其實很有趣的,認識其他和我一樣的「老學生」,一起在課堂裡用嬰兒程度的西語交流。但是在路上和人溝通就不容易了,在課堂上聽老師的西語就吃力,路人講話就更聽不懂,尤其是數字,常常會需要想很久,還是不確定到底是多少。 這時候,小販通常會拿出計算機或手機,打出正確的阿拉伯數字,(為什麼叫阿拉伯數字,但是真正的阿拉伯人不用這組數字符號?我在埃及的時候超吃驚。)達成共識後,買賣一樣可以進行。
聽說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只有40%是靠語言,其他的可用肢體、眼神、姿態、語氣來表達。在經過這麼多不同國家的語言洗禮後,我深感認同。 有時候想想,沒有語言的溝通或許還比較真實,語言太容易隱藏謊言。人類之間的眾多共同點比想像的多,拋開世俗的規範、心懷不軌的算計,單純的在語言的大湖裡一起泡泡水,點點頭微笑多好。
好吧!不能老是抱著救生圈,做著用西語打開新世界的美夢,還是得在西班牙的南部城市塞維亞繼續 sink or swim。
(圖為學校牆上的裝飾掛牌,我譯為「快樂生活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