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aly

Episode 39 - 盧卡一日遊 和 其他

Listen to this episode

Bella game for dad birthday

Tony慶生

birthday boy and cakecafe birthday cake firenze

四月份,我們家的壽星是Tony , 從糕點店買了一個大大的提拉米蘇蛋糕慶生。這是Tony第一次在旅途中過生日,燕在電腦上做了一個小遊戲給爸爸玩,六獻上一曲大提琴探戈,我則幫忙訂了牛排館,準備大快朵頤一番。

佛羅倫斯餐廳介紹

perseus decosalad and wine perseusperseus table side serve

佛羅倫斯的牛排館眾多,這裡的丁骨牛排非常出名,用的是托斯卡尼地區的契安尼娜牛(Chianina)。特地詢問佛羅倫斯本地人Massi,他跟我們推薦了牛排館 “Perseus”。這家牛排館一進門就看到陳列在櫃裡的熟成牛肉,屋頂掛滿蔬果和畜牧器具,佈置得很有味道。一上桌,先來了一大 「盆」 生菜,沒有調味,整根大芹菜和紅蘿蔔像插花一樣端上桌,再來一大瓶Chianti紅酒。喝這紅酒,是有學問的,他不是算杯的,餐廳是根據你喝了幾分之幾瓶酒來計費,而且和蔬菜花一樣直接端上來,一副吃牛排怎能不喝Chianti紅酒的態度。

cappacio perseusflank perseusflorentine steak perseusrisotto perseus

既然決定要吃要喝,我們就放開來點了,點了最經典的丁骨牛排和壽星愛的法蘭克牛肉,為吃青菜點了生牛肉沙拉,為吃澱粉點了份燉飯。每一道都好吃,牛肉吃起來不腥,肉味香甜,嚼勁適中,太美味了!這裡的牛肉果真名不虛傳。

hand written fresh pasta menufresh pastaseafood pastabella loves pastas

來義大利當然要吃義大利麵,我們在公寓樓下找到一間手工義大利麵館 - Spartacus Bistrò,每天現做的義大利麵餃,賣完就沒了。我們來光顧了幾次,每一種麵都好吃,我們尤其喜歡海鮮寬管麵,用料實在,調味得宜,簡單美味。飯後還附上一小杯烈烈的餐後甜檸檬酒 - Limoncello。

Forca exteriorForca interior

感恩節,想說出門去吃大餐,美食雷達搜尋到離市中心更遠一些的 La Forca。

octopus stewgrilled plateforca squidclam pasta forca

吃到了感恩節的特別菜單,隨意點了幾道,肉排拼盤、燉煮小章魚、蛤蜊寬麵都好吃,海鮮味濃郁卻不膩口。餐廳裡客人不多,也沒有其他觀光客,我們對餐點、用餐環境和服務都相當滿意。

美第奇家族 - 里卡迪宫

medici show poster

來佛羅倫斯,一定不能不知道美第奇家族,我們為了更了解這個呼風喚雨,一手撐起文藝復興的家族,看了3季的美第奇家族影集。

pazzi coat of armpazzi coat of arm

昨晚才看到美第奇家族和死對頭帕齊(Pazzi )家族在舊宮的議會裡較勁,今天就在街道裡認出帕齊家的家徽。這個家族曾計畫搶奪美第奇家族的勢力,趁著美第奇兄弟在教堂做禮拜時謀殺兩兄弟,結果 “The Golden Boy" 朱利亞諾被謀殺,而羅倫佐則身受重傷。好險羅倫佐沒死,否則 「華麗者羅倫佐」(Lorenzo il Magnifico) 就不能資助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們了。

medici coat 1medici coat arm2bella and medici  coat

走在佛羅倫斯的街道上,很難不看到美第奇的家徽,整座城市基本上都是這個家族的。他們的家族企業相當成功,政商關係良好,還護送自己人當上教皇。當時可說是富可敵國,所以他們的家徽就是五顆球,代表五枚錢幣。

medici ricardi exteriormedici riccadi courtyardmedici riccardi garden

美第奇-里卡迪宫 (Riccardi Medici Palace) 是美第奇家發跡的舊家,之後房越換越大,最後都換成佔地遼闊的皮提宮。雖然不大,外觀不太起眼,但裡面的佈置可是一點也不馬虎,而且中世紀富人在建築外觀顯擺的方式就是用造價高的石磚。

chapel medici riccardibella and tirnity mural

我們是衝著在里卡迪宫內的賢士小聖堂而來,它的三面牆壁幾乎全部覆蓋著著名的連環壁畫《東方三賢士的白冷之旅》,由文藝復興大師貝諾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為美第奇家族所繪。整個畫面精緻,用了很多金黃色和華麗的衣飾來凸顯貴氣。

lorenzo on muralcosimo muralfinger on mural

戈佐利把美第奇的家族成員和盟友都巧妙的畫進去了,騎白馬的少年是羅倫佐,被謀殺的朱利亞諾也在,騎小毛驢的老科西莫和兒子皮耶羅,皮耶羅就是這次的雇主了,當然要拍一下馬屁。戈佐利也把自己畫進去了,而且還畫了兩次,怕人家認不出來,乾脆把名字寫在帽子上,另一個自畫像旁高舉的五根手指,據說是為了炫耀自己拿到的五千酬勞。

baroque gallery medicipainting to mural

很另我們驚艷的是另一個房間的屋頂壁畫,巴洛克式的浮誇希臘羅馬神仙畫,由盧卡·焦爾達諾 (Luca Giordano) 所繪。總算和美第奇沒什麼關係了,是里卡迪在18世紀買下宮殿後的裝修工程。壁畫的風格很明顯不同,脫離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畫風,一堆小天使圓嘟嘟的在雲端飛來飛去。整個屋頂的壁畫是好幾個神話故事集合,油畫草圖就一一陳列在下面,可以抬頭對比屋頂上的最後完成圖,很有趣。

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斯

san lorenzo church

聖羅倫佐教堂是美第奇家族墓,就在中央市場和百花大教堂旁邊。裡面有米開郎基羅幫美第奇家雕的大理石墓雕,他還幫家族設計了一個圖書室,可以說是他在建築方面的代表作,有很多創新的空間設計。

giovanni statuecosimo statueferdinando medici statue

除了建築物,美第奇家族成員的雕塑也放在幾個廣場上。聖羅倫佐教堂前立了美第奇王朝的創始人喬凡尼 (Giovanni Medici),也就是老科西莫的爸爸。而領主廣場上的是科西莫一世 (Cosimo Medici),也叫科西莫,但已經是不同世代,美第奇家族很喜歡用祖父或曾祖父的名字來取名,常常會搞不清楚誰是誰,我們沒在領主廣場上看到在海神噴泉旁的騎馬銅像,剛好圍起來在整修。修道院前的廣場上是費迪南多一世 (Ferdinando Medici),第三代的托斯卡尼大公,他也學科西莫一世做了一個騎馬銅像。

盧卡一日遊

luca wall gatewalking luca wall

盧卡(Lucca)是一個在托斯卡尼的古城,我們搭火車到盧卡一日遊,從佛羅倫斯出發,相當方便。

walk through wall lucatunnel through luca wall

盧卡以它厚厚的中世紀城牆出名,我們一出火車站就看到了,需要先穿過一個隧道,鑽過厚城牆進城。

circular plaza lucacircular plaza lucaflower in plaza luca

另一個盧卡的特點,是中心的圓形廣場花市 (Piazza Anfiteatro) ,這個廣場可是羅馬時代留下來的競技場改建的,所以保留了競技場的橢圓形狀。

lucca amphitheater phase

很特別的建築,16世紀的義大利人把2世紀羅馬競技場看台加蓋成幾層樓高的房子,再把中間的斗獸場綠化成公共空間,21世紀的現在則成為餐館和花市,展現盧卡如何將歷史融入城市設計。

luca towerfountain luca

圭尼吉塔(Torre Guinigi)是盧卡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塔樓,在14世紀初,盧卡城內曾有大量的塔和尖塔,圭尼吉塔作為少數留下來的塔樓,它的特色是種植在頂部的幾棵冬青櫟樹。

road on wall lucabike on wall luca

厚厚的城牆上現在是視野良好的綠茵大道,我們好玩,租了一台四人協力車,沿著城牆繞一圈,沿路的風景極美,古城風光盡收眼底。雖然繞一圈城不難,但是騎上城牆難,我們還是得下來推車上「牆」。

church lucaroman church luca

盧卡城裡也少不了教堂,規模不大,但小巧精緻。位於小小廣場上的佛雷迪亞諾聖殿(Basilica di San Frediano),頂層的拜占庭風格黃金鑲嵌畫很醒目。

聖彌額爾教堂(San Michele in Foro),羅曼式的建築特色明顯,全白色的建築,興建在古羅馬市集廣場上。教堂立面有著四層的涼廊造型,上面的石雕繁瑣,每一根柱子都雕滿花,上面再加一顆小天使頭,後旁連著一座不高的鐘塔,造型和佛羅倫斯的教堂不太相同。

聖馬可美術館 San Marco Church

san marco couryard

每年的四月25日是義大利的解放紀念日 , 紀念二戰時義大利反抗納粹德國和義大利法西斯的勝利,這是一個國定假日,而且博物館全日免費。既然給我們碰上了,就要好好利用,把幾個還沒有去過的博物館給蒐集全。聖馬可美術館就是我一直想去的,說是美術館,但其實是一個修道院,又去看溼壁畫。

dorm san marcosan marco room1

建築的二樓是一間間修士的靜修室,三條走廊,共44間房,都由安傑利科修士 (Fra Angelico) 繪畫裝飾。每間房裡,一個小窗,一個小壁畫,很是特別。壁畫的內容都大同小異,一律的聖經故事,畫工細膩,顏色線條典雅。

annunciation san marco

從一樓走上二樓時,一抬頭就撞見一幅規模比較大的壁畫 - 「聖母領報」,我有心靈被觸動的驚喜。這幅壁畫裡的天使和聖母是那麼的平靜、優雅、柔和。天使多彩的翅膀,對比聖母淺黃色的上衣;天使粉色的袍子,對比聖母群青色的披掛;花園裡平面的花草樹木,對比立體透視的拱廊。整個畫面不喧嘩,不華麗,不炫技,輕巧安靜的吸引你的目光。我看得意猶未盡,下樓時,走幾階,便一回頭,依依不捨的貪戀著這幅安靜的壁畫。

cosimo rooms san marcoplate cosimo san marco

又要提到科西莫·美第奇了,美第奇家族的大佬。據說當時的宗教氣氛是反對富人的,認為從事金錢交易的人會下地獄,科西莫特地在修道院訂了兩間套房式的靜修室,房間裡的壁畫特別鮮豔、細節豐富。門口上貼著一個牌,表明資助者科西莫以後會上天堂,有錢人連去天堂的門票都想買。

san marco last supper

聖馬可美術館裡還有一幅畫值得一提,那就是基蘭達奧 (Domenico Ghirlandaio) 畫的《最後的晚餐》,在一個很不起眼的空間裡,以前好像用作飯堂。這幅壁畫不是基蘭達奧的代表作,但我很喜歡這個版本的《最後的晚餐》。首先,這個 「晚餐」 似乎是在白天,外面的果樹上一排飛鳥飛過藍天白雲,窗沿上站著一隻孔雀,唯一背對著的猶太腳邊,坐著一隻小貓,彼得難過的趴在桌上,耶穌正安慰著他,其他幾個聖徒漠不關心的看著彼得,或各自聊各自的。整個感覺就是一個很富饒的文藝復興版《最後的晚餐》。

學院美術館 Gallery of Accademia

david at academy

趁著免費日,我們早上去看完聖馬可美術館,下午就趕去美術學院,其實能進去的是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的附屬美術館。門口排著長長的人龍,都是為了大衛像本尊而來。1873年,為了防止風雨的侵蝕,大衛像從舊宮前面的領主廣場搬至學院美術館展出。

david close up 1david back

大衛像擺放的位置真好,就在一個圓頂窗戶之下,光線充足,能顯現大衛像的大理石光澤,也有些崇高之感,像個擺放在神殿的神像。一身的肌肉線條就不用說了,連手指腳趾都活靈活現,手背上的青筋浮現,手指彎曲自然,視線上的腳趾都貼著石頭彎得剛剛好。米開郎基羅真的不是蓋的!

cast room academy

美術館除了大衛像之外,還是有很多可看的。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個長長的房間,擺滿石膏像,這些石膏像是在正式雕塑大理石像之前的草稿。雖是草稿,但細節也不馬虎。整面牆上一排排的半身石膏像,很是壯觀。

cello academymusic room academy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也是歐洲樂器的啟蒙,美術館也有展覽許多當時流行的樂器,從提琴、吉他到鋼琴都有。


Loading...

Made by Leo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