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ece

Episode 64: 希臘克里特島

Listen to this episode

athens walking tourathens walking tour flagathens parrots

雅典城市導覽

從維也納直飛到雅典,我們先在這座古老的城市待了幾天,才準備前往克里特島。在雅典的短短兩天裡,參加了一場城市導覽,導遊帶著我們穿梭在街頭與古蹟之間,講述雅典衛城的歷史,它是這座城的守護者,屹立兩千多年,見證了希臘文明的輝煌與動盪。

導遊還提到雅典公園裡有綠鸚鵡野生群落。牠們多是原先作為寵物,逃逸後野化的族群,公園中豐富的果樹、植物給這些鸚鵡提供了適合的棲息與覓食環境。所以城市的大公園裡,總能聽到牠們尖銳的叫聲,看到牠們在樹梢間飛來飛去。

克里特島行程

plane to cretecrete rental car

克里特島(Crete)是希臘最大的海島,面積約等於一個賽普勒斯再加一個黎巴嫩,地形多樣,既有高山、峽谷,也有蔚藍海灣。古時林木茂盛,農產豐富,人民善於航海和貿易。荷馬在《奧德賽》中就曾讚美它:「在深紅葡萄酒色的海中,有一片美麗而富庶的土地,四面環水,島上的人多得數不清,城市有九十個。」

如今的克里特依舊廣闊豐饒,每個區域都有獨特的風貌,島嶼大到沒有租車根本看不完。我們先在西部的哈尼亞(Chania)住七晚,再開車到東部的伊拉克利翁(Heraklion)住三晚。島上的景觀豐富,從迷人的峽谷健行到海水湛藍的沙灘,再到古代米諾斯文明的遺跡,都讓人目不暇給。

crete host snackcrete dentist

在 Chania 的住宿,遇到了一位特別暖心的房東。準備了自己做的點心給我們,而且有問必答,不厭其煩地替我們解惑,還熱心地幫忙聯繫牙醫。於是我們全家臨時在旅行途中安排了洗牙和檢查,這樣的小插曲讓旅程多了一點「在地生活」的味道,也覺得特別安心。

參觀橄欖園

crete olive trees

克里特島上大約有三千萬棵橄欖樹,幾乎比人口還要多,平均每位居民就擁有一片橄欖林。我們的民宿房東也笑說,他週末就要回去採收這個季節的橄欖,因為橄欖園對當地人來說,這早已不是單純的農作,而是一種日常與傳承。

crete olive oil tourcrete olive oil factory

這麼多橄欖樹,克里特島當然產橄欖油,我們特地參觀了一個橄欖園 Biolea Astrikas Estate,在導覽員解說下才知道,真正的純油要認明 Extra Virgin Olive Oil,才不是混了其他油的產品。導覽時特別強調他們的製作過程只有石磨壓榨、不加熱,這樣才能保留香味和抗氧化成分。

crete olive oil tastingcrete olive oil factory food

在這裡試吃的橄欖油清香濃郁,真的可以咬到果實的辛辣與青草味。園區風景美麗,坐在戶外的用餐區特別愜意,中午的餐點也是用他們現榨的橄欖油做的,擺盤好看,入口香氣濃郁。

哈尼亞舊城區

crete chaina churchcrete chania portcrete chania old towncrete chania promenade

哈尼亞 (Chania) 的舊城區很迷人,滿滿是威尼斯人留下的印記。狹窄的石板小巷在古老拱門與彩色房屋之間蜿蜒,走到港口,迎面就是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

曾經,威尼斯人在這裡經營近四百年,留下精美的哥德式與文藝復興式建築;1645 年鄂圖曼大軍圍攻 Chania,這裡也成了戰火的前線。港口入口處的 Firka 堡壘靜靜矗立,那是威尼斯人為了守護這片海域而築起的防線,如今則成了海軍博物館,展出從古希臘航海文明到二戰的珍貴史料。

crete marine history museumcrete marine history museum subcrete marine historical museum fortress

數百年後,二戰時的「克里特之戰」再次把這座城市推到世界矚目的舞台,德軍空降,炮火轟擊,城裡不少建築至今仍帶著疤痕。如今,戰火早已遠去,豔陽下下的港口寧靜安詳,古老的燈塔與海面倒影交織成詩意的畫面。走進海軍博物館,除了看到滿滿的船模型與戰役資料,孩子們最愛的竟是一間可以操作潛水艇內部按鈕的房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久久不肯離開。

洞穴教堂

crete cave1crete cave churchcrete church cave 2

我們從 Chania 出發,開車約一小時,穿過險峻的 Topolia 峽谷。一路往上,山路繚繞,橄欖樹與岩壁交錯,雲遮山頂,空氣清新。到了洞穴教堂 Agia Sofia 門口,需要爬上一段石階,邊喘邊抬頭,入口那拱門就在峽谷牆上張開,好像一扇通往古老世界的門。

走進洞穴,屋頂是巨大的圓頂,直徑約七十公尺,高約二十公尺,洞內空間像教堂般寬闊。石鐘乳從天花板垂下,石筍從地面升起,有些高達五至六公尺,但還未與上方對應的鐘乳融合。牆上濕潤,綠色苔蘚與藻類在暗處爬行,光線斑駁,空氣潮濕帶點泥土與石灰的味道。

入口左側的那座小教堂 ,雖然簡樸,但在這樣宏偉天然的背景下顯得格外神聖。導覽解說說這裡不只自然奇觀,也有考古價值:從新石器到米諾斯、古典和羅馬時期的陶片都在這裡被發現,這地方曾是崇拜與祈禱的所在。站在洞內,回聲在空氣裡迴盪,一種充滿靈氣的感覺真是難忘。

克里特島海灘

crete beach sand sting

十月的希臘還是挺熱的,我們當然不會錯過去海邊玩水的機會。去了兩個海灘:Elafonissi Beach 粉紅海灘,和風大、沙子打在皮膚上會痛的 Falasarna Beach。

Falasarna Beach 海水是那種透藍透綠,一望無際的大海,沙灘又寬又長。也許時間晚了,我們到的時候整個沙灘是空的,不見躺椅、遮陽傘排列。海邊的風好大,沙粒被風捲起,打在皮膚上會刺痛,感覺裸露的肌膚上有千百隻小蟲在叮,我們只待一下下就疼的受不了,趕緊閃人。

crete pink beachcrete pink beach1

Elafonissi Beach 在克里特島西南角,是那種走進來就會讓人驚呼的地方。水淺、清澈得能看見腳下的沙和小魚,沙潤潤的細沙裡混著粉紅色的貝殼碎片,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淺水潟湖與沙洲交錯,有些地方水只到膝蓋,非常適合孩子玩水。海灘旁的植物和黃昏的光線,把景色染得柔柔的金粉,也讓人流連忘返。這裡被列為 Natura-2000 保護區之一,環境維持得很自然。

東正教修道院

crete monasterycrete monastery 1crete monastery cat

開車穿過一片綿延的橄欖樹林,便來到 Holy Trinity Tzagaroli Monastery。這座修道院建於17世紀,是克里特島最重要的東正教修道院之一,沿襲拜占庭風格,牆面暖色調的石砌建築在陽光下泛著金黃與赭紅,斑駁卻更顯歷史的厚度。院內靜謐,拱門和石階排列有序,映襯著藍天,彷彿走進一幅寧靜的畫。這裡除了是宗教場所,也以自家製的葡萄酒與橄欖油聞名。遊人三三兩兩散在各處,卻仍能感受到時光沉澱的安寧,彷彿城市的喧囂都被隔絕在外。

院子裡的橄欖樹林延伸至入口,枝葉婆娑,微風中沙沙作響,陽光灑落,映出斑駁光影。幾隻若無旁人的小貓們悠閒地在院子裡穿梭,跳上台階或窗檯,慵懶地遊走或蜷伏在石階上,可愛極了。

crete kittens1crete kittens

希臘人愛貓,整個國境包括小島,都有它們自在穿梭的身影。我們到 Chania 的第一晚就發現每晚都來幾隻小貓,捲縮在後院的椅子上睡覺,小小的身影讓人忍不住微笑。之後的每晚,我們都期待著它們的出現,還特地去買了貓食給它們。貓媽媽一開始警戒心很重,但漸漸也讓小貓們過來吃,溫柔地守護著自己的孩子。離開民宿的那天,我們依依不捨地與這一家小貓道別,心裡滿是暖意。

克里特島古蹟

crete roman ruincrete venitian citadel

從Chania出發,沿著克里特北岸往東開,半山腰的橄欖樹、閃著地中海藍光的海灣,然後忽然一處石頭堆疊起古城的輪廓,那就是羅馬遺跡Aptera。走進遺址會看到龐大的羅馬蓄水池、露天劇場和被修復的修道院殘構,這裡曾是從米諾斯到羅馬時代都重要的聚落與商貿中心。

繼續沿海灣前行,會路過數個由威尼斯人在海口築成的防禦工事,從守護蘇達灣(Souda Bay)入口的碉堡到赫拉克利翁港口那座雄偉的「Koules」海堡,見證著威尼斯、拜占庭、鄂圖曼等勢力為了這塊戰略要地爭奪的軌跡。克里特島位居歐、亞、非交匯的地中海十字路口,這個地理位置讓它成為商貿、航運與軍事的必爭之地,所以一路上的古蹟都是千百年來文化層疊、文明碰撞的痕跡。

雷西姆農 Rethimno

crete Rethimno portcrete Rethimno fountain

車子開到雷西姆農(Rethymno)時,眼前的景象讓人有些似曾相識:蜿蜒的小巷、白牆紅瓦的房子、帶著舊日氣息的咖啡館,的確和哈尼亞古城有幾分神似。但這裡的氛圍又更悠閒些,少了些喧鬧,多了一種隱隱的文藝感。

Rethimno hamburger placeRethimno tony taiwan flagRethimno mosaic roof

中午我們在古城裡一間小小的漢堡店歇腳,牆壁上滿是世界各國旅人留下的塗鴉。驚訝的是,我們找遍全店,竟然沒有一句來自台灣遊客的留言。熱情的老闆聽見我們的來歷,笑著要我們趕快留下台灣的國旗,她可能想收集所有國家的留言吧!

之後去了最醒目的地標 - 海邊的威尼斯城堡 Fortezza,它聳立在城上的高處,守望著港灣與城市。走到海邊,還能看見那座威尼斯時代遺留的燈塔,靜靜佇立,見證著商船與風浪來來去去。

克諾索斯宮 Knossos Palace

crete knossos palace viewcrete kanosos palace muralcrete knossos palace levels

來到克里特島最大的城市 - 赫拉克利翁,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克諾索斯宮(Knossos Palace)。這是我第一次嘗試不用導遊,而是自己下載語音導覽,一邊戴著耳機一邊在遺址中走動。跟隨聲音的指引穿梭在斷垣殘壁之間,彷彿有人在耳邊低語,把三千多年前的宮殿重新拼湊起來。

克里特被視為歐洲最古老的文明 - 米諾斯文明的核心。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經出現複雜的城市組織與宮殿建築,之後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逐漸消失。這個文明的名字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國王米諾斯,而真正的米諾斯人如何稱呼自己,我們至今仍不得而知。

語音導覽提醒我注意腳下的石板路與遺跡間的排水設施。三千多年前,宮殿就已經有精巧的下水道系統,甚至有人懷疑這裡出現過「沖水馬桶」。

考古博物館

crete knossos palace modelcrete knossos bullcrete knossos vase

考古博物館也是不能錯過的,博物館裡展示的木製宮殿模型,更清楚地呈現這座建築群的複雜與壯麗。克諾索斯宮最令人驚嘆的是它的規模與設計:佔地約一萬三千平方公尺,圍繞著中央大庭院展開,上下多層結構、數以千計的房間,像極了一座迷宮。難怪後世的神話會把米諾陶洛斯 - 那個牛首人身的怪物安置在其中,並流傳下忒修斯用線團走出迷宮的故事。

在博物館裡,我還特別被那些陶器吸引。它們的造型線條簡潔,裝飾圖案大膽而抽象,放到今天都毫不過時,甚至帶點摩登感。許多罐子上畫著螺旋、海浪、章魚等海洋元素,讓人想起克里特島與地中海的緊密連結。

crete museum hugging goddescrete knossos snake goddescrete knossos  goddes

展廳裡的各種女神雕像也讓我印象深刻:舉著蛇的女神、雙手抱胸的女神、抑或舉手向上的女神。她們造型優雅,表情莊嚴而神秘,女神雕塑通常在展現掌握生育、守護、或與神靈溝通的力量。

crete knossos bull muralcrete knossos murals

另一個令人難忘的展品是 「跳牛」 壁畫。畫面中年輕男女翻越狂奔的公牛,動作充滿張力。考古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宗教或祭典儀式,象徵力量與勇氣,也許同時帶有和神明交流的意味。考古學家推測,米諾斯社會裡女性可能享有較高的地位,甚至掌握繼承權。壁畫中男女同場參與運動,並用膚色來區分性別:男子膚色偏紅褐,女子則是潔白如雪。

赫拉克利翁 Heraklion

crete Heraklion portheraklion old towncrete heraklion citadelcrete heraklion fort interior

結束了克諾索斯宮與博物館的探訪,我們回到赫拉克利翁的港口與舊城區。這裡的氣氛和島上其他城鎮很像,一樣的威尼斯風情,只是多了幾分交通樞紐的喧囂。

港口邊最顯眼的建築就是威尼斯人在 16 世紀修建的 Koules 堡壘,如今已經修復,可以登上去眺望整個港灣,也能在裡面看到一些展示文物。不過我們沒有停留太久,只是在舊城區的小巷晃了一圈,繞到這座雄偉的海堡前感受它守護港口的氣勢。

之後,旅程繼續向前。赫拉克利翁只是短暫的中繼站,我們將在這裡搭上渡輪,啟程前往聖托里尼,準備迎接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海島風情。


Loading...

Made by Leo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