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ece

Episode 68: 雅典古城

Listen to this episode

哈德良拱門

athens hadrian archathens hadrian arch and acropolis

哈德良拱門(Arch of Hadrian)建於西元 132 年,是羅馬皇帝哈德良在位時留下的紀念建築,象徵羅馬對希臘的統治與文化交融。這座凱旋門以優雅的大理石打造,拱形之上仍可見精緻的古典線條與比例,儘管歷經近兩千年的風吹雨打,仍巍然矗立於雅典街頭。

相傳拱門所在之處,正是古雅典與哈德良時代新城的分界線。面向城市一側的刻文寫著:「這裡是雅典,即忒修斯的古城」,而背向奧林匹亞宙斯神廟的那一面則刻著:「這裡是哈德良的城,而非忒修斯的城。」這兩句銘文彷彿對話般,訴說著古希臘與羅馬文化的交會與傳承。

站在拱門下仰望,透過石框望向遠方的衛城,古老的帕德嫩神廟靜靜浮現於視野之中,歷史在此重疊,彷彿從哈德良的羅馬時代,一眼望回到忒修斯的雅典。

奧林匹亞宙斯神殿

athens zeus templeathens gateway to olympien

奧林匹亞宙斯神殿(Temple of Olympian Zeus)曾是古希臘最宏偉的宗教建築之一,規模甚至超越帕德嫩神廟。神殿的建造始於西元前 6 世紀的僭主皮西特拉圖斯時期,卻因政權更迭與財力不足,一度停工數百年,直到羅馬皇帝哈德良於西元 2 世紀親自下令完工,前後歷時近七百年。

據說當年神殿中央供奉著一尊巨大的宙斯神像,頭戴金橄欖冠,坐在鑲滿黃金、象牙與寶石的寶座上,右手托著一尊小型的勝利女神尼姬(Nike),象徵權力與榮耀。如今這一切早已不存,只剩下 15 根高達 17 公尺的石柱靜靜矗立。站在遺址中望著這些孤立的石柱,難免有些失落,神廟的輝煌早已隨時間消逝,即便是眾神的殿堂,也終究逃不過歷史的風化。

哈德良圖書館

athens hadrian libraryathens hadrian library1athens hadrian library turtle

哈德良圖書館(Hadrian’s Library)建於西元 132 年,由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興建。哈德良以熱愛希臘文化聞名,他不僅在雅典修築神殿、拱門,更打造了這座宏偉的圖書館,作為學術與文化的中心。整座建築承襲羅馬廣場的格局,外有高牆環繞,內部以大理石柱列圍成長方形庭院,中央設有水池與花園,四周則是藏書室、會議廳與講堂。據說當年館內收藏無數卷軸與文稿,還兼具哲學學校與公共檔案館的功能,是當時雅典的文化核心。

如今只剩幾根科林斯柱與殘垣可見,站在遺跡之中,很難想像這裡曾是知識與思辨的殿堂。倒是草叢間再度遇見一隻悠閒的烏龜,牠似乎成了我們在希臘旅途中意外的常客,也讓這片古老的廢墟多了一絲生命的氣息。

市集 Agora

athena agora trackathens agora path

古市集(Ancient Agora)是雅典民主與哲學的搖籃。雖然名字裡有個 「市集」,但它遠不只是買賣交易的地方,這裡是市民開會、頒布法令、舉辦節慶與競賽的廣場,也是思想與辯論的舞台。據說蘇格拉底便常在這裡與民眾對話、辯論真理,但是在古代,只有男性公民能自由出入市集,婦女與奴隸不得進入。

怕會不知道在看什麼斷垣殘壁,我們先下載了Rick Steve的語音導覽,Rick Steve是美國一位資深的旅遊節目主持人,戴著耳機聽著他的講解,就像進入他的電視節目般,由他帶領著共遊雅典市集。

athens confuciousathens agora hallathens agora templeathens agora acropolis

如今只有兩座建築仍完整保留:一是重建的阿塔羅斯柱廊(Stoa of Attalos),現為古市集博物館;另一是保存極好的海菲斯塔斯神殿(Temple of Hephaestus),矗立在山丘上,神廟的立柱與屋頂幾乎完好無缺,讓人得以窺見古典希臘建築的原貌。

阿塔羅斯柱廊(Stoa of Attalos)是古市集裡最醒目的建築之一。最初建於西元前 150 年左右,由帕加馬國王阿塔羅斯二世贈予雅典作為友誼的象徵。可惜在西元 267 年被日耳曼部族洗劫焚毀,直到 20 世紀才由美國考古學校資助重建,如今成了古市集博物館。

沿著蜿蜒的小徑往上走,就能望見海菲斯塔斯神殿(Temple of Hephaestus)。這座神殿供奉金屬與火之神,也是工匠與鍛造之神的守護者。神廟周圍,古時遍布著陶工坊與鑄造工場,錘擊聲與火光映照著這座城市的手藝與智慧。如今神殿保存得極好,從那座山丘俯瞰整個古市集,甚至能遠遠望見衛城的身影,視線所及的一切,彷彿讓古代的雅典重現眼前。

最讓人意外的是,市集的一角竟矗立著一尊孔子像 - 東方的聖人與西方哲思的源頭在此相遇,也象徵著思想無國界,無論是蘇格拉底還是孔子,皆在追求真理,是人類文明最珍貴的部分。

雅典衛城

athens acropolis theaterathens acropolis climbathens acropolis gate

登上雅典衛城的那一刻,真有種朝聖的感覺。從山腳一路往上,是一段相當陡峭的石階小徑,腳下踩著歷經兩千多年風霜的石板,心裡不禁湧起敬畏之情。這裡不只是古蹟,而像是整個西方文明的起點。衛城的名字來自希臘文「ἄκρον」(最高點)與「πόλις」(城市),正如其意,這座高城曾是雅典精神與信仰的中心。

穿過衛城山門,右手邊是精緻小巧的雅典娜勝利神廟,據說古時曾矗立著菲迪亞斯所打造的雅典娜普羅馬科斯銅像,高達九公尺,女神手持長矛,閃耀的矛尖甚至能映照遠方海面的船隻,如今雕像早已不存在。

城外有著亦稱為酒神劇場的戴奧尼索斯劇場,始建於西元前五世紀,是希臘最古老的露天式劇場,這裡最早是向酒神及戲劇之神-戴奧尼索斯祈禱的地方,因此也稱為酒神劇場,劇場最大的容量為一萬四千人。

athens parthenonAthens parthenon1

再往前,就是整個衛城的核心 - 帕德嫩神殿,四十六根大理石圓柱整齊矗立,在陽光照耀下泛著溫潤光澤。建築師巧妙地運用視覺錯覺:柱身微微向內傾斜,中段略為加寬,使得從遠處看起來筆直完美。有希臘國寶之稱也是希臘全盛時期建築與雕刻的代表,神廟的最高點到地面的高度和建築物的寬度比例為1.168,又稱為黃金比例。

athens Erechtheionathens Erechtheion statueathens Erechtheion olive

在帕德嫩神殿一側,是造型優雅的伊瑞克提翁神殿,據說這裡同時供奉雅典娜與波賽頓,也被視為諸王之墓的所在。最令人駐足的,是那六根少女石柱的門廊。據資料指出當時的建築師為了讓少女能夠頂起沉重的石頭而又不影響美觀,於是便利用了濃厚的頭髮,頭頂上再頂著一個花籃,不僅解決了重量問題更加修飾了線條,也使得少女石柱舉世聞名。如今我們所見的是複製品,原件被收藏於新衛城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

傳說中,雅典娜與波賽頓曾為了這座城市爭奪主權。波賽頓用三叉戟擊出戰馬,而雅典娜則讓橄欖樹從岩石中萌生,象徵和平與富饒。人們因此選擇了雅典娜作為守護神,也用她的名字為城市命名,現在伊瑞克提翁神殿旁側也種有一棵橄欖樹象徵。

athens acropolis soldersathens acropolis flag

黃昏時分,太陽緩緩沉入遠方的山巒,整個衛城籠罩在金紅色的餘暉裡。石柱被夕陽染成溫暖的金色,連空氣都像泛著神話的光。正巧遇上每日的收旗儀式,希臘士兵整齊地步上帕德嫩後的平台,莊嚴地降下國旗。據說二戰時,曾有年輕士兵冒死換下納粹旗、重新升起希臘國旗,那一刻的勇氣與信念,如今似乎仍迴盪在風中。

athens acropolis sunset

我們靜靜地站在神殿前,望著夕陽最後一抹光消失在天際。那景象美得近乎神跡。歷史在腳下低語,時間在此凝固,而我們,只是有幸在這千年的舞台上,短暫見證了光的奇蹟。

希臘戲劇

athens stage ruinathens play watchathens play pamphlet

那天晚上,我們坐在露天劇場裡,以衛城為背景,看一場星空下的古希臘戲劇,實在妙不可言。舞台後方,帕德嫩神殿靜靜矗立,金色燈光灑在石柱上,彷彿諸神正默默俯瞰著凡間的戲。觀眾席上坐滿人,連夜風都帶著一絲莊嚴的氣息。

athens show boatathens playathens play2athens play1

表演以英文進行,選取多部經典希臘戲劇的片段,悲劇與喜劇穿插登場,節奏恰到好處。從《奧德賽》中奧德修斯與獨眼巨人的機智對決,到《美狄亞》殺害親生孩子前那段撕心裂肺的獨白,演員的情感濃烈到令人屏息。接著是《Women in Power》那段充滿黃色笑話的鬧劇,全場笑聲不斷,氣氛又瞬間輕盈起來。最後登場的《普羅米修斯》則恢宏壯烈,那位為了人類偷取火種、被宙斯懲罰、綁在高加索山上任老鷹啄食肝臟的泰坦英雄,在光影交錯中被重新演繹,火光象徵著人類對知識與自由的追求,讓人不由得起了雞皮疙瘩。

古希臘戲劇的服裝與面具一向是經典 - 誇張的表情、鮮明的色彩,搭配演員的吟誦與肢體動作,讓人一瞬間就能理解劇中情緒。那是一種跨越語言與時代的藝術力量。當最後一幕落下,觀眾起立鼓掌,長久不散。

在這座孕育民主與戲劇的城市,以衛城為背景,看見人類文明最初的情感與思考被重新喚醒,實在再完美不過。這一夜,就像為整段希臘旅程畫下了最美的句點。接下來,我們將啟程前往更古老的文明國度,繼續追尋那些從神話、石頭與文字之間延伸出的故事。


Loading...

Made by Leo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