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ntenegro

Episode 55: 黑山的精神象徵

Listen to this episode

遊科托灣

kotor travel agencykotor carkotor garage

我們這次的租車和遊船行程都是同一家旅行社幫忙安排的,原以為是省事,結果兩次其實都有些小插曲。租車那天拿到的車並不是當初說好的那一款,里程數高得讓人不太安心,我們只好耐心溝通,堅持換了一台狀況比較好的車。後來參加的科托灣遊船也是,我們準時到旅行社門口,結果店沒開門、也沒人,最後聯絡上對方後又在門口等了一個多小時才真正出發。

剛開始我們其實有點不知該說什麼,也許是文化差異,也可能是平常習慣了「說幾點就是幾點」的效率,這樣的節奏就顯得特別隨性。但旅行久了之後慢慢理解,有時候不順利、不像預期的部分,才是旅行真正的養分。計畫會變、節奏會慢、路會繞,但也是在這些時刻,我們學習放下控制、換種心情看待當下。

旅途中,風景不只在畫面裡,也在那些「原本不在行程上的空白」裡。現在回頭想想,那一天的等待,似乎也沒那麼糟,甚至帶來了一點笑話與記憶。這大概就是旅途中最難被安排、卻最值得記住的部分。

kotor bay boating

我們搭上快艇在科托灣內飛馳,真的感覺像在水面上飛似的,馬上就把不愉快忘掉,一陣風直接把心情吹好。

kotor lady of rockkotor lady of rock 1

我們第一站到的是那座建在水上的小島 Lady of the Rock(聖母岩島),它其實是靠人為填海建成的傳說島嶼。據說當年有兩位漁夫在海上撿到一尊聖母像,覺得這是神蹟,於是每天往海裡丟石頭填海,慢慢堆出這座小島並蓋了教堂。現在每年當地人還保留「投石節」的傳統,象徵把祝福留在海上,我們之後剛好有機會看到這個習俗。

kotor lady of rock church ceilingkotor lady of rock altar

小島上的教堂看起來不起眼,但裡面還供奉著當年漁夫撿到的那尊聖母像,如今已經變成朝聖景點。教堂裡其實很小,卻擠滿了遊客,屋頂的壁畫和金色裝飾也意外地精緻華麗。

kotor sub cavekotor sub cave insidekotor sub cae coverkotor sub cave far

之後船開進一個舊軍事用途的山洞,那是南斯拉夫時期藏潛水艇的秘密隧道。山洞很長,應該可以停好幾艘潛艇,而且看起來修建的很嚴實。快艇開遠後,發現洞口只是一個小黑洞,頂上還長滿樹和灌木,如果沒有船帶路根本看不出裡面藏過軍艦。

kotor prison island

接著快艇經過 Mamula 島 ——這座直徑僅約 200 公尺的小島,卻曾見證了歷史的暗面。它原本是 19 世紀末奧匈帝國將軍 Lazar Mamula 所建的軍事碉堡,用來守護科托灣的海口。二戰時期,義大利法西斯把這裡改造成集中營,估計約 2,300 名囚犯被關押在此,多人遭到虐待甚至餓死。

戰後,這座堡壘逐漸荒廢。然而,自 2016 年起,蒙特內哥羅政府把它交給外國開發商,以 49 年租約形式改建成豪華渡假村,設施包含水療中心、泳池與餐廳。這樣的轉變引發爭議:許多曾在此受難者的家屬認為,將曾讓許多人受苦的地方改造成度假天堂,是對歷史的忽略與不尊重;但政府強調,若不引入資本修復,這座堡壘可能只會繼續荒廢下去

這一切讓我覺得:科托灣正被觀光和投資悄悄改造著。岸上的古城與水上的歷史堡壘,被越來越多遊輪載客,一點一滴改寫當地的風景與記憶。在經濟與文化間找到平衡,也許才是這片美景真正的未來之道。

kotor blue cavekotor blue cave leokotor blue cave swimkotor blue cave swim

最後我們到了藍洞。這地方會叫「藍洞」是因為陽光從海面折射到黑色岩洞裡時,整個水面會變成一種亮到不真實的藍,好像洞裡的海水自己會發光一樣。藍洞有大有小,大的快艇可以直接開進去,小的就要自己跳海游進去。我們兩種都有體驗,不論是坐在船上,還是漂浮在這一片閃晃晃的藍裡,都像是闖進一個秘境般,如果不去看那些一起擠進來、全身濕漉漉的陌生遊客的話。

赫尔采格新城 Herceg Novi

herceg novi town viewherceg novi parking

我們有一天開車去了海邊小城 Herceg Novi(赫尔采格新城),名字的意思就是「新城堡」。我們本來想說停車一下就去喝咖啡,結果停車費超難付,搞了半天才問到當地人說要去對面的雜貨店買停車票。一張票 €0.70 一小時,大小跟樂透彩券一樣,格式也像,還要自己拿筆寫上日期和時間放在擋風玻璃底下。我們第一次玩這種「手寫式停車票」,一邊寫一邊覺得:嗯,算是一種在地文化體驗吧!

herceg novi castleherceg novi clock tower

這座城是1382年由波士尼亞國王 Tvrtko I 建來當堡壘的,後來幾百年間被鄂圖曼和威尼斯人輪流統治,所以整個城裡的建築風格混合得很有趣,有清真寺感的拱門,也有義大利風情的石牆巷道,是個節奏緩慢、很適合散步的歷史小鎮。

herceg novi shore ruinherceg novi shore ruin1

我們沿著海邊走了一段,看見不少城牆遺跡倒臥在海邊,被海浪長年拍打侵蝕,而我們腳下卻是嶄新鋪設、有扶手的步道,新舊交疊的感覺非常鮮明。沒帶泳衣,就只能站在岸邊,看著一旁的歐洲人從容曬太陽、泡海水,好像每一分鐘都能這樣悠哉度日。

herceg novi restaurantherceg novi fishherceg novi grilled fishherceg novi squid

我們則轉身去找午餐,在一間海鮮餐廳門口看到碎冰上鋪著幾條新鮮魚,直接挑了一尾肥美的現烤,搭配涼拌章魚,簡單調味卻非常美味,整個人都被地中海的陽光與鹽味收服。

herceg novi churchherceg novi cobble stoneherceg novi cobble stone1

吃飽之後,我們就在城裡的石板路上慢慢散步。黃昏的光照下,老城的石牆、巷弄都被染成金黃色,本來就有歷史感的建築,這時候看起來特別浪漫。這不是什麼熱門景點那種壯觀的美,而是一種時間很慢、生活氣息很濃的溫柔畫面。

Jaz海灘游泳

jaz signjaz chairsjaz float parkjaz beach

夏天就是要去海邊。雖然黑山國土不大,但還是有不少迷人的亞得里亞海沙灘。我們這一個月去了兩次 Jaz Beach,因為離科托最近,而且感覺比較像是當地人會去的地方,沒有豪華飯店、也不是那種被遊客攻佔的商業沙灘。

jaz beach leojaz fried fish

去了也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就是租兩張躺椅和陽傘,一會兒跳進冰涼的海水裡游一圈,一會兒躺回椅子上曬乾,再跳下去、再曬乾,如此反覆。偶爾看看遠方青藍色的山景,或觀察旁邊的陌生遊客,看家庭間溫情的互動。中午餓了就在小攤買一大盤炸小魚配薯條,邊吃邊吹海風,一整天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簡單、舒服,有一種被夏天擁抱的感覺。

黑山的精神象徵 - Lovcen

kotor bay view

科托灣四周群山環繞,我們開著車一路往 Lovćen 山上攀升。這條山路幾乎是髮夾彎接著髮夾彎,九彎十八拐,非常考驗駕駛的技術。

kotor bay signkotor view restaurantlovcen restaurantlovcen food

途中經過許多懸崖邊的景觀餐廳,廣告看板直直立在能俯瞰海灣的地方,實在煞風景。食物沒有太大驚喜,但美景本身足以彌補,而且我們還在餐廳巧遇一位台灣同胞,異地邂逅格外親切。

lovcen view1lovcen view2

最終目的地是 Petar II Petrović-Njegoš 陵墓,位於 Lovćen 山的 Jezerski 峰,海拔 1660 公尺。這裡不僅是黑山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也號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陵墓。

kotor mausoleum entrance

從山腳的平台開始,要沿著 461 階石梯往上走,其中一段甚至穿過一條大理石隧道,氣氛莊嚴神秘。陵墓建於1974年,由克羅埃西亞著名雕塑家 Ivan Meštrović 設計,雖然他從未踏足這山峰,但他把這座建築設計得相當有力量與寓意。這裡對黑山人來說,不只是紀念一位偉人的所在,也象徵自由與文化認同,它是黑山重要的精神象徵之一 。

kotor mausoleum stairskotor mausoleum circlekotor mausoleum tunnel

站在陵墓外的觀景平台上,群山與科托灣盡收眼底,壯闊得讓人屏息。這段路雖然曲折難行,但抵達的瞬間,會明白為什麼這裡被稱為黑山最神聖、最具靈性的所在。參觀完陵墓後,我們順著後方的山脊走出去,意外發現一個圓形的平台。這個石作鋪出來的平台,周圍繞著一圈石磚當座椅,延續了黑山傳統的村民議會圓圈場地,人們可以在這裡集會、跳舞、做重大決定 。

kotor mausoleumkotor mausoleum tombkotor mausoleum statuekotor mausoleum temple

建築本身,看似用現代線條打造,但細節卻藏著濃濃的「神殿感」。磚石簡潔厚重,有點像希臘神殿的結構,卻又結合了本地粗獷風格,入口兩旁站著典雅的石製女像(caryatids),穿著傳統服飾,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進去後,是一尊單一石塊雕成的 Njegoš 雕像,下面是他的墓穴,墓室上方還鋪了金色馬賽克,輝煌安靜,宛如現代神廟。

lovcen view

站在這裡向外看,景色壯闊到讓人屏息——海灣、山脈、整片黑山國土一覽無遺,愛爾蘭作家George Bernard Shaw 當年就脫口說出:「我是在天堂還是在月球上?」

新舊交錯的Tivat

tivat palm treetiva

Tivat 是個新舊交錯的港口小鎮,其實我們光是走在路上就能感受到這座城由古轉新的能量。Tivat 的歷史其實很深:從伊利里亞、羅馬到拜占庭,中世紀曾被威尼斯、人稱 Venetian Rule 控制,之後又被奧匈帝國改造,一直到南斯拉夫時期才剛算轉型。海港的地位一直沒變,這裡對黑山的觀光業與豪華渡假市景的轉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理與文化根基。

tivat porto montenegrotivat shops

這裡停泊著無數富豪的豪華遊艇,也在蓋一堆高級公寓,看得出來想把它打造成一個渡假港。特別是黑山港Porto Montenegro,原本是冷戰時期的造船廠,2009 年改建成超高級的郵輪碼頭、住宅與商業區,整個水岸充滿了地中海式的優雅與現代奢華,是 Tivat 改造最明顯的象徵。

tivat restauranttivat restaurant1

雖然小鎮正在快速翻新,但天氣炎熱,在戶外走不久,我們兩次來到這裡主要目的都是去吃一家名為 Theodorus 的餐廳。

tivat souptivat polentativat grilled fishtivat seafood plate

它的菜特別有地方感,融合了威尼斯人與匈牙利帝國的影響,屬於科托灣地區獨有的海鮮風味 - 海鮮冷拼盤、義式燉飯、微微帶香料口感的魚蝦料理,都吃得出歷史與當地風味交織的韻味。

Perast投石節

kotor fasinada boat

我們剛好趕上 Perast 最神秘又有情感的節日 - 投石節(Fašinada),每年7月22日黃昏前舉行。這項傳統比小島本身還古老,從1452年就在這裡流傳著:兩位漁夫兄弟在礁石上找到聖母像,卻一次次神奇地回到原處,居民們認為這是聖母想留在那裡的訊息,於是帶著石頭和廢棄船隻開始往礁石上堆,慢慢造出一座島,最後蓋了小教堂,這就是 Our Lady of the Rocks。投石節就成了為保持小島的方式,人們相信,繼續丟石頭就能讓島穩固不沉 。

perast harborperast clock tower

之前我們在遊海灣的快艇上遠遠望見Perast,紅瓦石屋依海而建,群山環抱與晴朗海灣交織成如畫的風景。這座小鎮是 UNESCO 世界遺產,是 Kotor 灣中最動人的珍寶之一。 Perast 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經歷了伊利里亞人、羅馬、拜占庭到威尼斯共和國各時期,每段歷史都刻在石牆與教堂中。尤其在威尼斯統治時期(1420–1797),Perast 成為重要的海上強權,造船、貿易鼎盛,造就了今日這些華麗的宮殿與教堂。漫步在波光粼粼的海岸旁,你會看到那座象徵鎮上精神的 St. Nicholas 教堂與鐘樓,還有散落峭壁上的十七座宮殿(包括最華麗的 Bujović 與 Zmajević 宮殿),每座都寫著一家家海上世家的故事。

Perast restaurantperast octopusperast risottoperast salad

我們下午想去看熱鬧,但實在太熱,散步沒多久就躲進餐廳吹冷氣吃飯。能在涼爽的室內吃地中海風味料理,真的是太好了!等太陽快下山才出去,看到幾艘船排隊投石的畫面,還滿有趣的。

Perast and lady of the rockpisanada men on boatpisanada branch on boat

在 Perast 港口,青年們坐著用蘋果樹枝裝飾的小木船(一說是當年為了躲避鄂圖曼海盜的偷襲裝飾用),船上裝滿了石頭,大家一起唱著博卡海灣的老歌,緩緩向島飄去。靠近上島後還會圍成圈、把石頭投進海裡,據說,接著還會有彌撒、音樂和祈禱。但有件事讓人好奇:整場儀式只有男性能划船參與,女性只能在岸上加油打氣,難道當地有什麼性別傳統規定嗎?這點我們沒查到明確資料。

皇家故都- 采蒂涅

centije street

離開熱鬧的科托灣,我們一路開上山坡,蒸騰的氣息慢慢被涼爽的空氣取代,眼前展現的是 Cetinje 這座黑山歷史的靜默守護者。這裡曾長期是黑山的首都,也是王朝的中心;即使戰後首都改到波德戈里察,Cetinje 依舊保有「憲法上皇家故都」的特殊地位,在這裡,文化的重心從未離開。

centije royal building1centije royal building2

在老皇都中,我們看見許多皇室宮殿殘跡:Biljarda 宮殿,建於 1838 年,是 Petar II Petrović-Njegoš 的居所,外形如中世城堡;Cetinje 皇家宮殿則是那種雍容但不誇張的建築,展示出新古典主義的精緻與細節。皇宮後方的皇家花園,種滿鬱鬱蔥蔥的松樹與花圃,在這片昔日王庭建築之中,似乎能感受到曾經的優雅步調。

centije churchcentije monasterycentije circular meeting placecentije park

走在小鎮的老街上,修道院的圓形集會堂格外吸引我,那形狀讓我想起 Lovćen 山陵墓旁的圓形平台—同樣的「傳統集會」 象征,不知這個圓圈是否從皇朝時代便存在。走遠一點,修道院內供奉的聖物也印象深刻,包括聖若翰之手、真十字架碎片等,讓這個小鎮具有深刻的精神意義。

我們沒進去皇宮,但空氣裡幾乎能嗅到歷史的殘香。公園樹蔭下休息時,有種穿越百年王朝的奇妙感,這裡真的不像現代城市或是觀光城市那樣被車潮、人潮淹沒,而是留住了靈魂。


Loading...

Made by Leo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