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什麼?是鴨還是兔子?從不同觀點來看,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歷史。
因為在葡萄牙,最近和孩子們一起在網上看了幾個短片,介紹歐洲歷史,尤其是大航海時代的幾位探險家,影片的主題就有提到,歷史是可以從各個角度來剖析的。
葡萄牙在15世紀初還是個在歐陸最西邊的貧窮小國,因為鄂圖曼帝國霸佔了地中海沿岸到亞洲大陸的貿易路線,葡萄牙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廣大的海洋,搭船去尋找新路線前往非洲和亞洲。這一舉動改變了整個世界,發現了許多新的世界版圖,但是這些所謂的「新大陸」,對於本來住在這些土地上的人是他們生活了幾世紀的家園,不是什麼「新」大陸。在當時,不論在非洲、亞洲、或是美洲,都有發展完整的強大帝國,有財富、有文化的其實是這些之後被殖民的地方。我認為這種轉換視角的歷史觀點很好,可以給孩子們一個比較公平完整的世界觀。
很久以前讀了一本書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這本書裡就有從各觀點來看人類歷史上的進程,來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公平,作者解釋這些富與窮、強與弱的差別並不和民族本身的天生差異有關,而是由於他們環境的差異。書名已經說破歐洲國家是怎麼樣征服其他種族,並不是因為白人天生優越,而是因為地理環境影響,說遠一點,或許同樣的理論也可套用在個人身上,所以撇開各人天生資質,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心理環境更可能決定一個人的走向。
在葡萄牙的這段日子,發覺歐洲國家對於歷史文物、建築保留的極好。尤其在舊城區,走在窄窄的石子路上,眺望遠方高處的城堡,城中廣場上修建精美的教堂,分分鐘就能把人帶回中世紀葡萄牙的榮景。殖民地對葡萄牙的貢獻,也是從各方面都看的到的,飲食、文化、語言什麼的就不提了,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現代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勞工也很明顯的還是從之前的殖民地來的,安各拉人、印度果亞人(但我懷疑是巴基斯坦人)、巴西人和很多其他各國人在里斯本討生活,當然也有許多中國人在里斯本開大大小小的雜貨店,葡萄牙在中國也有殖民地澳門。
在参觀古文物博物館時,看到許多葡萄牙從殖民地帶回來的寶貝,最有趣的是在這些文化融合創造出來的東西,像是印度或中國風的聖母像,或是歐風的中國瓷器,也用從南美和非洲材料做出精美工藝品,文化碰撞的產物還有日本「南蠻屏風」上描繪葡國人登陸的景象。作為第一個歐洲海上霸權 (別忘了中國的鄭和和摩洛哥的白圖泰,我和孩子們也學到了這兩個非歐洲的海上探險家),葡國人一開始是以貿易為主,想像當時抵達這些「新大陸」時是多大的創舉,在當時,應該像是某天人類和外星人第一類接觸一樣。
歐洲的兩顆牙在全世界開疆拓土的理由就是傳播天主教,到了葡萄牙更能感受到宗教在歷史上的影響力,不論是到那一個小鎮,地理位置最中心的永遠是教堂,修建的最氣派的是修道院,教會對政治的干涉從建築就能看出。所有的美麗神像、精美壁畫、金光閃閃的聖壇都是為了給不識字的中世紀人民講述上帝的偉大,把他們從踏進教堂的那一刻起帶離塵囂,來到神的國度。我雖然是無神論者,但對参觀這些還是很感興趣,也可坐在教堂內歇歇腿,安靜一下。
現代的葡萄牙,雖然已經沒有16世紀時的榮景,但他們對待自己文化和歷史的態度是自信而驕傲的。葡萄牙文有一個詞 - 「saudade],是指一種對某種當前並不存在的事物抱有隱晦而持續的渴望,含義是 ”悲中有樂“,沒有其他語言對這概念有此精準的描述。或許他們也對自己曾經的輝煌歷史感到saudade吧!